為改變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農墾地慣行農法的耕作方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著手協助西寶聚落產業逐步轉型,經一年持續不輟的努力,聚落居民已逐漸凝聚共識,並有3農戶開始採有機農法耕作,未來將朝有機生態村的方向邁進。

西寶是立霧溪流域的高位河階,海拔約915公尺,中橫公路修建期間退輔會成立西寶農場,生產築路期間所需的食物,中橫公路完工後,安排部分築路人持續在這裡耕種,目前耕種的農戶多為當年闢建中橫公路築路人的後代。其土地耕種方式向來採取追求高產量的慣行農法,然而慣行農法施用化學肥料、農藥,不僅對農民身體造成影響,也對國家公園區內的生態構成威脅。為了改變西寶聚落現行土地的使用模式,太管處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攜手合作,輔導西寶居民逐漸改以對環境較友善,能維護農民及消費者健康的有機農業努力。

輔導農民改變現有的農耕方式需長時間的投入與參與,絕非一蹴可及,民國99年以調查農民對產業轉型的意向,並針對有意轉作有機耕種的農民進行輔導。太管處及慈心基金會投入人員及大量志工,頻繁與聚落居民互動,全年共進行2場座談會、舉辦9場教育訓練課程、4場理念推廣、1次農友有機田區協助方案、邀請農友參訪4座有機農場,並於太魯閣文化市集展售試種農產品。主要目標在讓西寶聚落農戶瞭解有機農業的理念、施作方法、認證、農產品行銷通路、觀摩學習有機農場的經驗等,在過程中逐漸凝聚社區意識與產業轉型的共識,並在持續陪伴中建立農民的信心。

從與農民座談及長期互動得知,農民普遍認同有機農法,也瞭解有機農法是未來的趨勢,對試種的結果感到滿意,也漸漸產生信心。但農產收穫為農民主要經濟收入,若要改變耕作方式,為顧及生計,初期僅能以小面積試種,且實際操作技術仍不熟悉,欠缺經驗,對銷售通路仍不甚了解,再則,耕作面積小,未來若要申請有機驗證費用偏高,這都是目前農民所面臨的難處。

太管處表示,協助西寶農民產業轉型是長期的工作,太管處除投注資源外,陪伴更是必要,長期關心,協助農民解決問題。初期的目標設定在西寶農民共識的凝聚及有機農業知識與技術的提供,加強農民的自信心。經過一年的努力,西寶聚落目前已有3戶共計0.4公頃的農地開始採取有機農法耕種,收成南瓜、玉米,品質相當好,太管處特別安排他們在太魯閣峽谷馬拉松路跑賽的文化市集中試售,受到很好的肯定。雖然試種的面積不大,但希望對聚落中其他農戶產生示範作用,逐步擴大有機種植面積。

西寶聚落農耕由來已久,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第二次通盤檢討時改編為一般管制區,太管處強調,西寶聚落自成一獨立的社區,非常適合發展有機農業,就長遠而言,有機會發展成有機生態村,除了農耕外,亦可朝休閒農業方向發展,太管處將持續協助西寶社區發展。(文/林茂耀)西寶專案-教育訓練志工協助西寶農民除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oko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